中文|English
logo

林神父談聖召

以下三篇文章,是聖神修院前院長 林祖明神父,對於辦別聖召方面的分享。林神父於1998至2015年間,先後被委任為修院神師及院長。

教區司鐸的特質與聖神修院的精神

若果要問:「教區司鐸是什麼?」我首先要問:「教區司鐸不是什麼?」他們不是…

在這數十年間司鐸的「身份」在教會外或內遇到很多挑戰,有不少司鐸努力的在人群中尋找、建立自己的「身份」…。在天主的傑作中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同樣每位司鐸都是按照不同受造的氣質演譯司鐸角色。

今天很多人喜歡從別人的工作性質和表現中評斷對方的價值,但教區司鐸不是一種職業或工作,而是一種生活。司鐸生活是一種服務,是由教會的使命本質中產生出來的,而教會的本質就是傳福音,而司鐸本身首先要成為「新傳福音者」。

又如保祿指出每個肢體都有不同作用,在這教會團體中,天主亦召叫某些人享有司祭的職務----分享基督「領袖兼善牧」的職責,執行建設、聖化、治理的職權。所以司鐸的首要任務是:(一)「服務聖道」–「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二)「服務聖事及聖體」–天主藉著司鐸的手在教友生活的不同光景中聖化、堅強他們對主的信靠。(三)成為「天主子民的領袖」–就如基督一般地「他來不是為接受服事,而是為服事他人。」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訓,去反駁、去斥責、去勸勉。

香港教區聖神修院是培育未來教區司鐸建立本地教會神職班的地方,在聖神的引導下,綜合教會在歷史上積聚的智慧,了解本地教會對司鐸的期望,把培育的中心指向基督乃導師、司祭和牧者的標準,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牧人。所以透過靈修培育,使修生與基督建立個人、親密而深入的關係;亦透過團體生活培育修生真誠和開放地與人往來,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在過程中培養成熟的「人格」;在牧民工作中亦朝這方向,放眼世界和教會的福傳事功上。

司鐸的陶成,實在是屬於天主的工作,讓我們同聲求莊稼的主人,派遣更多隨他心意的工人收割祂的莊稼。

初談聖召

從在修院工作後,接觸有關聖召的問題多了,經常會被問及聖召是甚麼?怎樣可以辨認出有沒有聖召?聖召的訊號又是怎樣的?其實聖召是屬於天主的事,是屬於教 會的事,所以是一件奧妙的事,不過教會藉著她的經驗,對這奧妙之事略有體會,現在就以我對聖召特質之理解,在這園地拋磚引玉,共同發掘對這寶藏的了解。

在過去我們對聖召的瞭解頗為「物質化」,意思就是我可以擁有它或失去它,像擁有一個蘋果般去理解,但今天教會把聖召理解為互動和不斷發展的人與神的關係,而 在過程中發現到天主在那人身上的「旨意」。這旨意是「因為他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又由於愛,按照自己旨意 的決定,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份,而歸於他」(弗1:4-5) 但這「旨意」的玉成,不是像魔術般突然在那人身上發生,而是需要那人和教會的回應和合作,珍惜、保存和發展,那旨意才能「道成肉身」般產生。所以聖召是可 以「失去」的,意思就是那已回應上主召叫的人,再沒有與上主發展關係,沒有與上主互動產生聖召的生命,對上主在他生命中的持續召喚失去回應之力,就產生所 謂「不稱職」的神職或不愉快的修道者,甚至「還俗」…

聖召是像生命般不斷發展,就如人與人間的不同關係會導致人為對方所作出的抉擇質素,對萍水相逢的朋友「付出」及對深交朋友或至親所作的「犧牲」當然是兩樣 的,同樣人神的關係由淺發展至深,定會影響那人為神所作的犧牲的深度。人就在他的選擇中調校自己的方向,甚至生活方式,願意不斷開放自己與人共同分享這邀 請。隨著關係的增長,人把自己開放到「可能」和新的層次上去,「新」的層次又提升到新的關係。如是者,關係影響抉擇,抉擇也影響關係,彼此互相塑造,就在 這人與神的互動中,「可能性」的成為「可能的」,天主在「創世之初」的旨意就在這發展的關係中實現,就在他向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 他為自己選擇及發掘「新」的意義;這「新」的意義和選擇使他更接近上主的心。

所以通常聖召並非空降部隊般的突然出現,一定是在那人的生命線上有蹟可尋的,是與他的遭遇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誰若「懷疑」自己有沒有這份召叫的質素;我 想首先檢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祈禱的靈性生活是否認真?對己對人是否負責任?與他們的關係如何?若果答案是正面的,不妨進一步探討上主在自己身上的旨意和自己回應的能力和條件。

聖召再談

在「初談聖召」的一文指出聖召是像生命般不斷發展的過程,是神與人間的互動,是一種邀請和回應的位際關係,是人在認識自己的處境後完全自由及負責任的抉 擇,而最後一定是以愛出發,以愛去完成。但我怎樣知道是天主召叫自己呢?就如在聖經中的諾厄,他如何知道洪水將至,他又如何得悉彩虹的象徵?若翰洗者又如 何明認在眾生之中的「除免世罪者」?在復活清晨,當若望俯身往空墳墓張望時,他如何明白呢?

如同往昔般,天主沒有間斷地給予教會徵兆和記號幫助我們認識和分辨祂在我們身上的旨意。這些記號可能已烙印在我生命中。

我是否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生命的一切遭遇呢?就如上主藉那燒不毀的荊棘與梅瑟相遇的故事;宗徒大事錄有這樣的描述:「梅瑟一見,就奇怪這異像,他正要前去觀察…」(宗7:31)出谷紀也有樣的記載:「梅瑟心裡這樣說:『我要到那邊看看這奇異的現像,為甚麼荊棘燒不毀』。」(出3:3)梅瑟對這異像的「好奇心」,他雖然已年屆八十,而且又加上在埃及失意,以至逃到曠野…但他不失這份「好奇」,即那份開放的心境使他對這異像發生興趣,就是在這個互動中,上主介入他的生命–他心裡想…去看看…觀察…去轉一個圈…接著上主對梅瑟說…。

當修道這意念在我惱海中浮起時,帶來的是一份滿足,盼望和喜樂;當然並不意味沒有困擾和艱難的。就如那富少年歡天喜地跑到耶穌跟前求對永生追求的指點時,少年的那份雀躍…耶穌定晴看他,就喜愛他(谷10:17-21)。他不甘於只是渡這般的生活,希望能更上一層樓,這份回應就是那樣的自然,無恐無懼…直到耶穌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在天主發出邀請的同時也帶出要求:「…去變賣你的一切,施捨給窮人…然後來,背著十字架跟隨我!因了這話,那人就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因為他有很多產業。」(谷10:22)這位富少年還未準備好,末能符合跟隨耶穌的要求。同樣在今天回應天主要看是否有成熟的客觀條件,如身心的健康、較平衡的情緒、易於待人接物、樂於犧牲的精神;當然主動親近靈性的範籌是不可缺少的。

除了剛才所引出的記號外,是否有聖召是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分辨工夫,有系統的反省、祈禱、聖言閱讀和尋求神師的意見均是重要的。以上種種待日後與大家分享。